无损探伤行业定义
无损探伤是一种测试手段,它可以对被检验部件的表面和内部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查,不破坏工件或原料的工作状态。常用的无损探伤方法有x光射线探伤、超声波探伤,磁粉探伤和渗透探伤以及涡流探伤等。
无损探伤行业分类
无损探伤(Non Destructive Testing,简称NDT或NDE)是指在不损害无损探伤(Non Destructive Testing,简称NDT或NDE)是指在不损害或不影响被检测对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采用各种科学原理和技术并结合仪器对材料、零件、设备进行缺陷、化学、物理参数等的检测。此外,γ射线探伤、萤光探伤和着色探伤也是无损探伤中常用的方法。这些技术在不产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进行无损探伤,确保了物体的完整性和使用性能。
无损探伤行业发展历程
无损探伤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期,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无损探伤检测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无损检测技术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无损探伤、无损检测和无损评。这三个阶段并没有严格的时间分界点,而是相互继承和发展。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无损探伤(NDI)作为无损检测的初级阶段,其特点是技术和任务都较为简单。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无损检测行业也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目前,我国从事工业无损检测以及相关技术工作的人员数量已经超过30万名,其中直接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规模相当庞大。同时,约有2000家检验检测机构专门从事无损检测服务,这些机构遍布全国各地。值得一提的是,在机械制造和安装领域,拥有自主无损检测队伍的企业已经超过2万多家。
无损探伤行业上中下游
无损探伤技术的上游行业主要包括电子元件、传感器、激光器件、光学器件等制造企业,这些企业为无损探伤技术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设备和技术支持。而无损探伤技术下游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涵盖了航空航天、汽车制造、船舶工程、能源化工、建筑工程等多个行业。在这些行业中,无损探伤技术可以用于产品的质量控制、设备的维护与检修、工程结构的评估等方面,为各行业的安全生产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我国无损探伤行业市场规模和增长率
全球无损检测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其中,2018年的市场规模约为83亿美元,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126亿美元。在我国,无损探伤行业的发展也十分迅速。根据最新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无损检测设备的进口总额达到了13.9亿元,而在这些进口设备中,超声波探伤检测仪的进口额占据重要地位,共计6.77亿元,约占整体进口额的48.7%。到了2022年,我国无损检测设备的进口额进一步增长至16.39亿元,其中超声波探伤检测仪的进口额也相应提升至8.55亿元,占比保持稳定,约为48.71%。基于当前趋势,我们预测在未来几年里,我国无损检测设备及超声无损检测设备的进口额将持续保持增长态势。
无损探伤行业进出口情况
我国无损探伤行业在出口金额上展现出喜人的业绩。2022年上半年,美国、中国香港、德国、中国台湾和日本成为我国探伤仪出口的主要目的地,出口金额均表现强劲,依次为2.7亿美元、2.5亿美元、1亿美元、0.9亿美元和0.9亿美元。从省份角度来看,广东省、江苏省和浙江省作为我国制造业的重镇,也扮演了无损探伤检测仪的主要出口省份角色。其中,广东省在2022年上半年的探伤仪出口金额遥遥领先,达到了惊人的5.4亿美元,位居全国首位;而江苏省也表现不俗,以3.4亿美元的出口金额紧随其后,位列第二。
此外,我国的检验检测市场也在持续增长,由2016年的2319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358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9%。超声检测作为无损探伤的重要部分,其市场规模也在不断增长,从2017年的177.6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265.1亿元,这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8.3%。
除了在出口金额上取得显著成就,我国的无损探伤检测仪在出口数量上也表现出色。特别是在无损探伤检测仪的各类型中,超声波探伤检测仪成为出口的主力军。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我国超声波探伤检测仪的出口数量达到了惊人的2613台,占据了无损探伤检测仪出口总量的很大一部分。与此同时,磁粉探伤检测仪和涡流探伤检测仪的出口数量也保持稳定增长,分别为129台和254台。除此之外,其他类型的无损探伤检测仪器出口数量也达到了3046台。
无损探伤行业经营情况
此外,我国的无损探伤行业拥有强大的制造和服务能力。目前,我国有超过20000家具备无损探伤队伍的制造及安装企业,以及约2000家专业无损检测机构。这些企业和机构每年为各行业提供了大量的无损检测设备和技术服务,满足了广大用户的需求。同时,我国的无损检测设备器材种类齐全,产品型号和品种超过千种,基本上涵盖了目前国内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的大部分领域。特别是常规无损检测的设备、器材、附件、耗材等,不仅价格合理,而且质量上乘,能够满足一般的检测需要。许多国产NDT产品也成功输出到大陆以外的国家和地区。
无损探伤行业政策
我国政府在推动无损探伤行业发展方面采取了全面而系统的政策措施。其中,“中国无损检测2025发展路线图”作为一项重要政策,详细概述了我国在无损检测技术研发、仪器进步、检测标准制定、人员教育、人员培训以及资格认证等关键领域的发展战略建议。这一路线图不仅为我国无损检测行业设定了明确的发展方向,还提出了十三五发展目标和2030年远景发展目标,为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和指引。
近年来,国家为了支持和鼓励无损检测行业的持续发展,制定并修订了多项政策或规定。其中,将检验检测仪器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或服务行列,这一举措为无损检测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无损探伤行业存在的问题
无损探伤行业,作为工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有效工具,其重要性已得到公认。然而,这个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随着新材料、新制造技术以及新加工方法的不断涌现,传统无损检测技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例如,在复合材料、高温材料以及在役工件的检测领域,尽管技术持续进步,但过去遗留下来的技术难点仍未完全攻克。
随着新传感器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的飞速演进,它们不仅为无损检测带来了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也向传统的无损检测理念发起了挑战。这些新技术的涌现意味着无损检测工作者必须保持紧迫感,积极学习和适应这些新技术,以便跟上技术发展的快节奏,从而更好地应对新时代下的检测需求。
此外,虽然我国无损检测行业的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但高端产品仍以进口企业为主。这也是我国无损检测行业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总的来说,无损探伤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既面临着技术上的挑战,也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压力。因此,这个行业需要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以应对这些挑战和问题。
无损探伤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无损探伤行业的发展前景看起来非常广阔,这主要归功于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增长和政策支持的共同作用。技术进步驱动着无损探伤技术不断升级和创新,引领行业向着更高精度、更高性能、更高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将提升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随着工业4.0和物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无损探伤检测的应用领域持续扩展,从传统电力、航空航天、核工业到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新兴领域,市场需求的增长为行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此外,我国政府的强有力政策支持,通过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促进行业结构调整、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措施,为无损探伤行业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Copyright © 2024 湖南谛通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4046850号 XML地图
技术支持:谛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