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检测是一种用于检测非多孔材料(如金属、陶瓷、塑料等)表面开口缺陷(如裂纹、气孔、折叠等)的无损检测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毛细作用使渗透液渗入缺陷,再通过显像剂吸附显示缺陷痕迹。
目的:去除待检表面的油污、锈蚀、涂层等,确保渗透液能有效渗入缺陷。
方法:
溶剂清洗:使用丙酮、酒精等有机溶剂擦拭。
机械清理:喷砂、钢丝刷(注意避免掩盖缺陷)。
超声波清洗:适用于精密零件。
关键点:清洗后必须彻底干燥,避免残留溶剂影响渗透效果。
目的:让渗透液渗入表面开口缺陷。
方法:
喷涂:适用于大面积检测(如飞机蒙皮)。
刷涂/浸涂:适用于小型或复杂形状工件。
参数控制:
渗透时间:通常5~30分钟(根据材料、缺陷大小调整)。
环境温度:推荐10~50℃(低温下需延长渗透时间)。
目的:清除表面残留渗透液,仅保留缺陷内的渗透剂。
方法:
水洗型:用低压水(≤0.3 MPa)冲洗,水温20~40℃。
溶剂去除型:用清洁布蘸溶剂(如丙酮)擦拭。
后乳化型:先喷涂乳化剂,再水洗(适用于细微裂纹)。
关键点:避免过度清洗导致缺陷内渗透液流失。
目的:去除表面水分,便于显像剂吸附。
方法:
自然干燥:室温下静置。
压缩空气吹干:避免高温(≤70℃)导致缺陷内渗透液蒸发。
烘箱干燥:适用于批量检测(温度≤80℃)。
目的:通过毛细作用将缺陷内的渗透液吸附至表面,形成可见指示。
方法:
干粉显像:适用于粗糙表面(如铸件),喷撒均匀。
湿式显像(水悬浮/溶剂悬浮):喷涂或浸涂,形成白色涂层。
非水显像(溶剂型):高灵敏度,适用于精密零件。
显像时间:通常10~30分钟。
目的:评估缺陷位置、形状和尺寸。
方法:
荧光渗透:在紫外线(黑光灯,365nm)下观察黄绿色荧光痕迹。
着色渗透:在白光下观察红色缺陷指示(需足够照明)。
记录方式:
拍照存档(需标尺)。
绘制缺陷位置示意图。
按标准(如ASTM E165、ISO 3452)评定缺陷等级。
目的:去除显像剂残留,避免腐蚀或影响后续工艺。
方法:水洗、溶剂擦拭或超声波清洗。
因素 | 要求 |
---|---|
表面清洁度 | 油污、氧化皮必须彻底清除,否则会阻塞缺陷开口。 |
渗透时间 | 过短→渗透不足;过长→难以清洗。 |
环境温度 | 低温需延长渗透和显像时间。 |
显像剂厚度 | 过厚会掩盖细小缺陷,过薄则显像效果差。 |
光照条件 | 荧光法需暗室环境(背景光≤20 lux),着色法需500 lux以上白光。 |
可检测任何非多孔材料(金属、陶瓷、塑料等)。
对细微表面裂纹(0.1 μm宽度)灵敏度高。
设备简单,成本低,适用于现场检测。
仅适用于表面开口缺陷,无法检测内部缺陷。
受工件形状限制(深孔、复杂结构可能清洗不彻底)。
化学试剂需环保处理(部分渗透液含挥发性有机物)。
航空航天:发动机叶片、轮毂裂纹检测。
汽车制造:焊接件、铸件缺陷筛查。
石油化工:管道焊缝表面裂纹检测。
核电:反应堆部件定期检查。
防火:溶剂型渗透液易燃,需远离火源。
通风:荧光渗透剂可能含有害物质(如二甲苯)。
废弃物处理:废液需按危废管理(如HW49类)。
提示:操作人员需佩戴手套、护目镜,并遵循MSDS(化学品安全说明书)要求。
Copyright © 2024 湖南谛通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4046850号 XML地图
技术支持:谛通科技